3月15日晚8点,2013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项目——车商通scrm创始人李明友做客传媒梦工场创享会线上沙龙,与大家聊产品,谈投资,分享他十几年的创业心路。
以下蛋哥为那些没能参与沙龙的小伙伴们整理赶制了这份干货大餐,随即为大家奉上,这年头咱拼的就是速度!
【车商通scrm为何物】
车商通scrm是一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汽车行业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。简单说,如果一个4s店的公众号对接上车商通scrm系统,用户通过关注4s店公众号,便能实现4s工作人员与用户的全天候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,同时帮助4s店建立了一套逐步走向管理和服务智能化的移动互联网pg电子娱乐平台的解决方案。产品的升级周期为每周小升级,每月中升级,三月一迭代。我们的客户是车商(包括4s店,汽车厂商,汽车服务商等),目前覆盖55个城市,66个品牌,400多家4s店。收费模式为按店收年费,第一年4.98万,第二年开始2万。现阶段的任务,是快速抢占市场 。我的梦想:车商通scrm,车主必备,车商标配。
【关于团队】
目前我们团队有40多人 ,我主要负责产品,总经理季琳琳(原通用华东大区副总)负责市场。
寻找合伙人
我们早期的合伙人有3个,对于合伙人的寻找,我有大致四点建议:
(1)相互欣赏
(2)能互补
(3)有公认的领头人
(4)建立之初就要明确权责利。
我们要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,这个需要一些基础,一般都是多年的朋友,彼此相互了解和信任,价值观一致。
我和老季是多年的朋友了,他早年负责雪佛兰深圳区域的时候,我们(车主之家)一起合作过多个区域营销项目,都很成功,当时应该说彼此欣赏,神交已久,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。
股权分配
创业之初,对于创始合伙人或核心骨干,建议都分配一些原始股,为便于后续发展;管理团队可以成立一个有限合伙公司。
股权根据对公司未来发展所发挥的价值来分配,就不会错,而且,后续也应该按照这个逻辑来调整。
【市场推广】
第一批用户
他们都是之前一些关系好的、有前瞻性眼光、愿意尝试新工具的朋友,实际上他们都是车商通scrm的产品经理。
好产品会说话
我们早期用户的口碑,就是最好的宣传。当然,没有2013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,车商通scrm的知名度不会提升得那么快!(嘿嘿,谢谢李总给传媒梦工场的做广告啦!)
前期推广之痛
毕竟车商通scrm是新事物,需要市场教育,还有就是数据安全问题。
代理为主,直销为辅
直销会有些重,但重有重的好,为别人不能为之事,也是竞争力。
对于代理,只要弄清楚我们要什么,然后通过政策去支撑我们想要的结果就行了。
【山寨问题】
有类似山寨的产品,但至今没发现算得上山寨的车商通scrm
我们做的是系统,并且是智能化的服务和管理系统,我认为我们对产品用户体验的追求,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。很多开发者,仅仅是做了个微站点。
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山寨去吧!
【二次创业】
创业前十年,团购、汽车维修店、汽车用品垂直电商、汽车用品采购平台、汽车门户、二手车都做过,是拿真金白银去实践的,最后只有车主之家活了下来,而且活得还不错,现在车主之家全国已经有近50家城市分站,年营收2千万。很多项目虽然没有成功,但用钱买出来的行业认识,我认为是二次创业的宝贵财富。做车商通scrm得益于做车主之家的经验和资源积累。
【关于投资】
投资这个事情,我觉得主要还是靠缘分。
投资的三个关键点:
(1)产品
(2)团队
(3)资源
找投资之前,想清楚自己的模式,想清楚自己的产品是否真的解决了痛点,是否有团队支撑产品的持续迭代和市场的快速推进。
【到了那个坡,再唱那首歌】
认为自己是神,什么都能做,真当自己什么都做的时候,其实什么都做不好。
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,要做自己感兴趣的。
心里只有钱的时候,价值沉淀就会很少。
创业者都喜欢做加法,当我们还不会做减法时,我们就还不算一个合格的创业者。
创业之前,搞清楚自己是否找到了一个没有被人满足的需求,为了创业而创业,还是别创业的好。
【金玉良言】
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
首先是找到痛点,也就是产品的用户价值,其次是用最简单的方式,将用户价值呈现给用户。
极致是通过升级迭代来实现的,这个过程中,需要建立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模型,加上用户的反馈。
总结来说,精益创业的三步曲:
(1)最小化可行产品
(2)用户反馈
(3)快速迭代。
客户和售后如何去做好
这个的确是个挑战,一方面要让产品前后台都尽可能傻瓜化,另一方面,需要一整套的实施pg电子娱乐平台的解决方案和线下辅导。
成家立业
在我看来,对于男人,这两者不矛盾。对于女性,我没有发言权。
对于妹纸创业,请三思而后行,除非乐在其中。
时间管理
无论怎么管理,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。抓大放小,明确当前什么最重要,只处理重要的事情。要么用别人下班休假的时间来弥补,或者找人来释放你的时间。
微信接口
不要老是寄希望于特殊接口,现有的开放接口,能够充分发掘,已经足以做出让人尖叫的产品。关键还是对行业的理解和产品能力。